云南师范大学关于做好本学期
师范类专业核心课程评估的通知
各相关学院:
根据《云南师范大学关于印发<云南师范大学师范类专业核心课程评估方案>的通知》(云师大评〔2018〕5号)文件精神,经学院推荐,学校遴选,本学期共有26门师范类专业核心课程纳入课程评估,涉及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哲学与政法学院、文学院、历史与行政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云南华文学院、数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息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院和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等16个学院(见附件1)。为切实做好本学期师范类专业核心课程评估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估方式
采用网评的方式组织开展。除随机听课和现场答辩外,其余主要环节均在云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测与保障平台(http://10.10.1.162:8080/,以下简称“质量监测与保障平台”)上进行。课程负责人在质量监测与保障平台上提交自评报告,并上传相应的支撑材料,学院进行自评定级,学校组织专家进行审核评定。
二、组织实施
1. 各学院成立自评工作小组负责自评定级。由学院院长牵头组织专家对学院参评的课程进行自评,课程负责人根据学院自评结果撰写自评报告,按照课程评估标准,明确说明各项二级指标的达标情况和达标等级(见附件2)。
2. 学校成立课程评估领导小组进行审核评定。课程评估领导小组由主管本科教学的校领导任组长,教务处处长和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以下简称“评估中心”)主任任副组长,课程评估领导小组设办公室,为领导小组日常办事和联络协调机构,办公室设在评估中心,评估中心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课程评估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成立评估专家组具体实施课程评估工作。
三、时间安排
1. 学院自评:2019年4月至7月。课程负责人将自评报告和相应的支撑材料上传至质量监测与保障平台。学院自评工作小组对参评课程进行自评,并将自评等级录入质量监测与保障平台。
2. 学校评估:2019年4月至9月。学校组织专家随机听课看课,并听取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组织专家进行网评,并召开答辩会进行审核评定。
3. 公示结果:2019年10月。公示评估结果并上报学校审核。
四、工作要求
各相关学院要认真做好申报课程的自评自建工作,重视课程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学校将组织本科教学督导、同行专家及有关人员随机听课看课,听取教师和学生的各种反馈意见,并将听课评价记录和学生的评教结果等全部纳入课程评估指标中。
1. 参评课程所在学院的书记、院长、分管教学副院长、系(教研室)主任及实验中心主任等,对本学院参评课程听课做到全覆盖,每人至少对每门参评课程听课一次;鼓励学院专任教师对参评课程进行听课。请各学院务必于6月30日前将以上人员的听课记录进行汇总后再扫描发送至工作邮箱ynnupg@163.com。
2. 参评课程所在系(教研室)必须主动邀请本科教学督导参加教研活动(至少两次)。
3. 组织本科学生教学信息员重点收集学生对参评课程的评教信息,每月集中反馈一次;并组织学生对参评课程进行网上评教活动(至少两次)。
联系人:刘国(65944216)
附件:
1.云南师范大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师范类专业核心课程参评课程汇总表
2.云南师范大学师范类专业核心课程评估自评报告撰写建议
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2019年4月22日
附件1
云南师范大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师范类专业核心课程参评课程汇总表
序号 |
学院 |
课程名称 |
课程编号 |
课程负责人 |
1 |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
课程论 |
A0111Z1130 |
阳谦 |
2 |
哲政与政法学院 |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 |
A0211Z1281 |
鄢本凤 |
3 |
哲政与政法学院 |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
A0211Z1241 |
童贤成 |
4 |
文学院 |
中国现代文学(2) |
A0311X1042 |
李直飞 |
5 |
历史与行政学院 |
史学概论 |
A0410X1020 |
肖雄 |
6 |
外国语学院 |
基础英语(2) |
A0511Z1012 |
和耀荣 |
7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语言学导论 |
A0511Z1100 |
戴志军 |
8 |
音乐舞蹈学院 |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4) |
A0632S1084 |
李珂 |
9 |
音乐舞蹈学院 |
钢琴伴奏与实践 |
A0612Z320 |
李昕 |
10 |
美术学院 |
美术鉴赏与批评 |
A6711Z1110 |
杨红红 |
11 |
美术学院 |
书法美学 |
A6712Z1070 |
肖寿林 |
12 |
体育学院 |
运动心理学 |
A0713X1140 |
崔思栋 |
13 |
体育学院 |
学校体育学与体育教学论 |
A0711Z0472 |
田世昌 |
14 |
云南华文学院 |
现代汉语(2) |
A4719Z1074 |
赵敏 |
15 |
云南华文学院 |
中国现代文学 |
A4719Z1090 |
梅潇尹 |
16 |
数学学院 |
数学分析(2) |
08T103022 |
杨庆益 |
17 |
数学学院 |
高等代数(1) |
08T103031 |
范文文 |
18 |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与评价 |
B0911Z1080 |
李红梅 |
19 |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原子物理学 |
B0911Z1010 |
黄邦蓉 |
20 |
化学化工学院 |
有机化学(2) |
A1111X1052 |
毕韵梅 |
21 |
生命科学学院 |
植物学(下) |
A1210X1042 |
李志敏 |
22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
A1221Z1010 |
刘娴 |
23 |
信息学院 |
教学系统设计 |
A1013Z1161 |
邓鹏 |
24 |
信息学院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A1015Z1130 |
叶志霞 |
25 |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
A1311Z1091 |
李琳 |
26 |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
小学心理学 |
A2077Z1140 |
赵忠宇 |
附件2
云南师范大学师范类专业核心课程评估自评报告撰写建议
根据《云南师范大学关于印发<云南师范大学师范类专业核心课程评估方案>的通知》(云师大评〔2018〕5号)的要求,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程和实施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产出,撰写《云南师范大学师范类专业核心课程评估自评报告》(以下简称“自评报告”)。
一、撰写原则
1.实事求是,重在建设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归纳、整合的基础上,总结成绩,分析问题与成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补齐短板,重在建设。
2.统筹资源,科学对标
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深入分析课程现有资源,合理利用,准确理解《课程评估标准》,明确方向,科学对标。
3.指标全面,对标精确
除“实验条件”之外,《自评报告》的内容需要全面覆盖其余21个二级指标,精确对标,数据详实可靠,证据充分有力。
二、撰写内容
按照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紧扣二级指标内涵,以写实为重点,鼓励创新。一级标题包含6个维度,分别是教学目标、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持续改进。二级标题包含21个二级指标和6个维度中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三、撰写要求
1.数据及支撑材料详实
《自评报告》中对标二级指标的内容,必须有详实的数据或书面支撑材料,包括文件、数据、项目、成果、事实和案例等。做到言之有物,物有所实。
2.准确评定自评等级
认真分析各二级指标的对标情况,准确评定自评等级,明确指出评级依据。定量指标要数据详实可靠,支撑有力;定性指标要条理清晰,证据确凿。
3.篇幅
正文篇幅控制在1万至1.5万字以内。
四、排版说明
1.第一级标题
例如“1 教学目标”,样式:标题1;字体:黑体、加粗、三号;段落:段前12磅、段后6磅、行间距为1.5倍行距、不要网格。
2.第二级标题
例如“1.1 课程目标”,样式:标题2;字体:黑体、加粗、小三;段落:段前6磅、段后6磅、行间距为1.5倍行距、不要网格。
3.第三级标题
样式:标题3;字体:黑体、加粗、四号;段落:段前6磅、段后6磅、行间距为1.5倍行距、不要网格。
4.正文
样式:正文;字体:仿宋_GB2312、小四;段落:段前6磅、段后6磅、行间距为1.5倍行距、不要网格。
5.图(表)题注
题注样式:非标题格式;题注字体:黑体、加粗、五号;表的内容字体为仿宋_GB2312五号。表的题注统一在表的上方,图的题注统一在图的下方。
附:自评报告模板
(封面)
云南师范大学师范类专业
核心课程评估自评报告
(课程名称)
***学院***专业
2019年7月
(正文部分)
(课程概况)
......
1 教学目标
1.1 课程目标
对标课程评估标准,明确给出该指标的自评等级:A、B或者C。准确描述本课程的课程目标,根据指标内涵,详细描述该课程目标对所属专业人才培养的毕业要求支撑情况,并提供支撑矩阵。
1.2 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
分析课程目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和措施。
2 师资队伍
2.1 课程负责人
对标课程评估标准,明确给出该指标的自评等级:A、B或者C。详细描述课程负责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职称、最高学位学历和年龄等基本情况,尤其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代表成果和获奖情况。描述课程负责人在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方面开展的具体工作,阐述课程负责人对课程建设的胜任表现。
2.2 数量与结构
2.3 教师教学水平和投入
2.4 教师学术水平
2.5 师德师风
2.6 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
分析该课程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和措施。
3 教学条件
3.1 教学文件与管理
3.2 教材
3.3 网络教学资源
3.4 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
4 教学过程
4.1 课程内容设计
4.2 课堂教学
4.3 课外辅导、布置及批改作业
4.4 课程考核
4.5 教学研究
4.6 高级职称教师授课
4.7 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
5 教学效果
5.1 学生评教
5.2 同行专家、领导、督导评教
5.3 学生成绩
5.4 课程目标达成度
5.5 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
6 持续改进
6.1 教学质量持续改进评价
6.2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6.3 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